88038威尼斯

88038威尼斯王颖林和施生旭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决策领域顶级期刊《专家系统与应用》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88038威尼斯王颖林和施生旭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决策领域顶级期刊《专家系统与应用》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5-11-17      作者:公共管理学院

随着低碳转型成为农业供应链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提升环境绩效的关键路径,传统以单一财政补贴或行政规制为主的政策工具在应对农业领域的高波动性、技术不确定性与环境风险方面日益显现局限,难以有效激励企业持续开展绿色升级。围绕这一现实难题,我校教师王颖林与施生旭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爱思唯尔(Elsevier)旗下国际权威期刊《专家系统与应用》(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题为“政府补贴抑或信用风险缓释:低碳农业供应链中的激励契约设计与韧性评估(Government economic subsidies or credit risk mitigation: incentive contracts and resilience assessment in low-carbon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s)”的研究论文。

论文聚焦“双碳”目标与农业绿色转型背景下的供应链激励失灵与系统韧性不足问题。研究指出,农业企业在低碳技术采用过程中普遍面临高额前期投入、信用约束显著、收益不确定性强等现实瓶颈,导致绿色升级动力不足。基于政府、企业、信用风险缓释机构的三方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发现:相比单一政府补贴模式,“政府补贴+信用风险缓释”双轨激励机制能够通过优化风险分担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与强化激励传导效应,显著提升企业低碳投入意愿,并增强供应链整体韧性。进一步结合列昂季夫(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对系统在外部冲击下的动态表现进行验证发现:该双轨机制在遭受需求冲击时呈现出恢复速度更快、绩效损失更低、稳态韧性更高的优势,表明其在经济与社会效益维度均具更强的稳健性与适应性。研究建议,构建财政补贴与信用担保的联动式动态调节机制,实现前端财政激励与后端信用保障的有机融合,以提升低碳农业供应链的包容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如图1所示,研究构建了一个涵盖政府补贴、企业低碳投入与信用风险缓释机构的三方激励契约框架,并与列昂季夫(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耦合,将企业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的努力水平映射为系统收益变化与韧性指数,用以比较不同政策组合下的减碳绩效与抗冲击能力。


图1 理论框架图

如图2所示,在不同成本节约和收益提升效应下,政府激励对企业投入及风险分担比例的响应呈现“先快后慢”的非线性特征;引入信用风险缓释后,激励曲线整体上移,在可控财政风险下显著提高企业响应效率,有效缓解了传统补贴模式中存在的“多补不增效”问题。


2 不同风险管理情景下政府可变激励系数的变化

如图3所示,在经济效益维度,信用风险缓释的参与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特别是在风险较低、政府风险共担较强的情境下提升效果尤为突出。

3 不同风险管理情景下企业经济效益努力水平的变化

如图4所示,在社会效益维度,信用风险缓释能够明显增强企业在减排、生态修复等行为上的努力程度,且当成本节约与收益放大效应越强时,这一优势愈加显著。

4 不同风险管理情景下企业社会效益努力水平的变化

如图5所示,在遭受同样规模的外部需求冲击条件下,“政府补贴+信用风险缓释”双轨激励系统(CRM+LCAS)相较于传统单一政府补贴系统(GES+LCAS)表现为:下降幅度更小、恢复速度更快、稳态韧性更高,表明信用风险缓释机制能够同时提升低碳农业供应链的抗扰性与恢复性。

图5 两类契约系统在需求扰动下的韧性演化

期刊《专家系统与应用》(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是爱思唯尔(Elsevier)人工智能与智能决策领域旗舰期刊,属中科院大类一区TOP期刊,五年影响因子7.8,期刊引文指标(JCI, 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在运筹学与管理科学领域排名10/106,是国际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决策交叉研究的高水平刊物。

该研究由我校研究生许泓、赵雨欣及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古峰教授合作完成,88038威尼斯为第一署名单位。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7417425039442

DOI:10.1016/j.eswa.2025.130329